中国网评 | 海归创新创业的“黄金时代”不容辜负
中国网评论员:戚易斌
责任编辑: 唐华 李小华
日前,欧美同学会首个海归创业中心——长三角海创中心在合肥落成,首届“双创”大赛同期启动。作为拥有百年传统、广泛联系数百万海内外留学人员的重要平台,欧美同学会以筹建海创中心为契机,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举起了一面旗帜。
百年变局,风起云涌。近年来,各类留交会、创业周、双创交流大会等招才引智平台不断涌现。它们以留学人员为服务对象,整合社会资源,发挥市场作用,为助推海归创新创业、报国圆梦开辟了新渠道,搭建了新舞台。
创新创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之源,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。中国要发展、要进步,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。在这条道路上,掌握先进技术、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的留学人才,势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
鼓励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,是欧美同学会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,也是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,各地引才项目竞相发力,规模浩大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正澎湃而至。
数据显示,近10年来,我国留学归国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24%,2018年的留学归国人数突破50万人次。据统计,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,逾七成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。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,80%由留学人员创办和管理。在已归国的留学人员当中,硕士以上学历者,三分之一有创业的需求与愿望。实践证明,留学人员是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创业大潮的重要推动者,为中国创新创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庞大的市场为归国人才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。国家对创新、人才的高度重视,也给了他们发展的信心。优惠的政府政策、活跃的经济、在科教事业持续投入、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,让海外学子回国创新创业如鱼得水。
观察发现,今天的海归创业明显呈现出多领域、年轻化的特点。《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》显示,90后、尤其是95后新生代海归正成为海归就业创业的主力军。同时,创业领域远不限于高新技术领域,而是多点开花,越来越贴近公众的衣食住行需求。养老、教育、医疗、旅游……多样化需求背后的可能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。准确了解国内消费趋势,把握政策动态,已成为不少海归创业之初要做的必备功课。
另外,留学生回国创业的聚焦点也发生了变化,创业地域向“新一线”以及二三线城市发展,而不再局限于大城市。凭借优渥的薪资、较低生活成本、不逊于一线城市的行业发展空间,这些“新一线城市”展示出了对人才的强大“磁铁效应”。与此同时,也有更多海归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就业创业。其中原因,既有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故土情结,也是中国更多城市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的结果,海归拥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。
更重要的是,与物质条件相比,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。他们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,是全新的国际化人才群体。他们将个人发展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,带着创业创新的火种回到祖国大地,通过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,实现理想抱负,用一个个人生梦、事业梦,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源源动力。
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,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。一直以来,留学归国人员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以欧美同学会为例,这几年已经组织百余位教育、农业、科技等领域的优秀海归人才奔赴扶贫一线。在甘肃、宁夏、贵州等地,他们深入帮扶困难群众,利用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,围绕制约乡村发展的短板出谋划策,努力为乡亲们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。
当前,中国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也在开启海归创业的黄金时代。疫情之下,百业艰难,但危机中总有新机。从线下到线上,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,从传统基建到新基建,从传统协同到现代协同……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和蓬勃创新的发展环境,能够让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实现几何级的增值爆发。
“海归可以错过一个时点,但不能错过一个时期。”作为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的生力军,将自身所长熔铸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,海归学子责无旁贷。广大海归人员应当珍惜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、厚重的中国文化土壤和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,为自身发展拓展更大的“蓝海”,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共同绘制更美好新的“蓝图”。
原创文章,版权归中国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大/家/都/在/看
本期编辑:陈冰然
本期校对:刘倩